当前位置 : 快讯

中国版“监管沙盒”来了 监管试点为什么落地北京?

2019-12-11 09:28 作者: 转载出处: 推荐人:admin

       在央行顶层设计发布满3个月时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迎来了突破性进展。12月5日,央行宣布推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北京率先开展,中国版“监管沙箱”正式启动。今年以来,北京对“监管沙箱”的探索也在全速推进,西城区有望率先落地试点。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持牌机构有望率先进入试点,另外,“新、热、风险可控”或许会是试点对于产品的标准,其中,数字货币等尝试以及助贷、联合贷款等涉及传统金融领域但又存在争议的产品也可能进入试点。(更多原文点击《重磅!中国版“监管沙盒”来了,北京率先启动》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自从2015年,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管理局〔FCA〕提出并实施"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开始,全球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推出"监管沙盒",虽各方在规则法规、参与主体、监管宽容度和消费者保护机制等方面各有异同,但其方向基本一致,即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本次北京作为国内首家纳入沙盒监管的地区,可谓顺时应势。


       一是北京金融科技资源比较富集。既有大型金融机构的IT团队和金融科技子公司,又有百度、京东、神州数码等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更有一批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据统计,北京市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0家,居于国内翘楚。


       二是场景丰富。北京地区涵盖了金融科技可服务的全场景,无论是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类型,还是支付、风控、运营、投研、投顾等业务场景,十分丰富,有利于金融科技的实践与应用。


       三是强大的监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监管沙盒”一个核心职能就是控制平衡好创新与风险。而北京地区既有一行两会等监管机构,更多众多监管与科技人才。对于新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远远强于其他地区。基于以上三个因素,北京率先成为金融科技监管试点城市,实乃大势所趋。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北京率先开展,标志着中国版“监管沙盒”正式启动。2019年8月,央行出台《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从顶层设计高度明确了我国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虽然《规划》未明确提及“监管沙盒”及其机制建设,不过当时我们从一些内容上看到了隐喻含义:


       一是对于科技创新边界和发力方向的原则上,强调安全可控和普惠民生;


       二是提出要充分评估新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潜在风险,建立健全试错容错机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开展新技术试点验证。此次试点落地,意味着当前热门的助贷业务、联合贷款业务以及其他存在风险的新兴产品极有可能纳入监管沙盒试点中。


       未来其他省市的监管沙盒试点也会逐渐落地,我们应从组织机构设置、参与人员管理、准入退出机制、多元化测试环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健全监管沙盒框架体系,同时也要根据各省市的特殊情况进行差异化发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以来风险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控制,但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不光中国,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甚至一些欠发达国家都在支持金融科技发展,希望通过金融创新颠覆原有的国际金融体系格局。中国国家层面的的沙盒监管正式启动,首次将落户北京西城。


       关于此次监管试点为什么落地北京,主要因为金融科技是高资本投入、高人才聚集,高创新模式的行业,行业发展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地,北京基础较好,并且作为监管的中心和枢纽,监管试点运作过程需要很多部门配合,在北京会更加便利。


       目前看试点模式主要是会参考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监管沙箱模式,设置准入标准和门槛,在一个范围内进行试点,合格之后离开沙箱,从试点针对的行业看,互联网小贷以及其他的创新领域可能会涵盖在内。



       理解监管沙盒,判断其未来走向,需要准确理解几个概念:


       首先,从价值层面看,监管沙盒追求的是保护消费者权益、鼓励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秩序等一组价值的统一而非单一追求发展追求创新,而从国外的经验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优先级甚至更高。


       其次,从对象层面看,监管沙盒主要是面向未来创新的适应性监管,至于过去已经存在而没管好,甚至已经出现风险的业态则不适宜放入沙盒「回炉再造」,之前也没有类似的先例。


       第三,从具体操作看,相较于过去的先行先试,监管沙盒的特色在于以业务、场景、技术为单位,重点不在于在某个地方某个园区鼓励产业发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进入沙盒的对象进行跟踪测试,淡化物理空间的唯一性。


       第四,从管理机制看,监管沙盒运营成败的关键还在于法制保障,进入沙盒的产品如何取得牌照,产生的责任如何豁免,门槛如何、程序如何,都需要有不同层级的法律予以明确,为工作注入确定性。


       最后,监管和企业也要认识到,监管沙盒对企业责任的豁免是有前提有限度的,作为金融监管这一行政权力的延伸,监管沙盒豁免的主要是行政责任,其实验产生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则无法承诺免除。除此之外,从监管沙盒的后期实操看,如何建立扎口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如何应用监管科技,做好风险监测和处置缓释,也是其走向成熟的现实挑战。



       监管科技的概念已经提了很多年,我们过去对于技术与现实的管理,金融与社会治理相融合理解不深入。大家早期提的互联网金融都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新兴机构来做的。但实际上,随着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不断融合,大家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领域与技术相融合,最后被技术所改变,从早期的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进一步的监管科技,金融监管。换句话说,不仅仅是所谓的金融监管,从更大层面来说,我们整个社会的运行也可以看做一个大的运转的经济体。


       不仅仅是金融的监管方面需要运用监管科技,宏观经济的运行,社会发展的供需,整体社会的调节都需要用到新兴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监管科技现在在北京进行试点,由持牌机构推进,不仅仅是对金融本身进行试点,更大的意义在于北京可以向全国推广。


       第二点意义在于这也相当于我们对于社会生活领域的监管。如果说在金融领域能够实现成功,未来,社会经济全体运行都可以运用流动的模拟沙盒,包括货币政策,外贸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微观调节政策,甚至法律法规政策等。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试点,无疑减少了很多试错成本,对于社会治理与发展是颠覆性的改变。


       从监管科技出发,未来应该引入新的概念——治理科技。从Fin Tech到Reg Tech,未来就是government与technology的结合。所以说北京市在西城区设立监管沙盒不仅仅对于金融领域是重大的利好,同时对于整个社会治理,宏观经济调控都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因此,不仅仅是监管部门,政府部门也要做好研判,总结经验。社会上的科研机构要积极做好应对,不仅仅做好对技术本身的研究,同时也要做好社会影响方面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传统金融一致,互联网金融也存在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但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识别客户的信用状况,其风险管理更多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而非专业人员的分析判断,科技对人力资源的替代较高。


       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路,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属性并不是否定传统的财务监管指标的适用性、有效性,而是在遵循金融发展规律,金融监管要求,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监管的同时,充分考虑其科技属性特点及其对经营行为的影响,从这方面采取相应的更加全面的监管举措。


       在监管实施中,不仅要按照功能监管的思路进行监管,而且监管机构也要多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的效能。



一站关注,多维度进入移动游戏圈
betway88网: sfw-2012
上道: shangdaowx
小伙伴招聘:xhbzhaopin
爱链客: izhike2012
标签:    
相关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料